1人坠池,6人相救,7人殒命5人——这场发生在废品站清洗池的‘死亡接力’,为何无人能生还? 近日郓城县事故现场,消防员打捞出一名遇难者时,口罩遮挡不住颤抖的双手。
近日12时30分,郓城县某废品回收企业的塑料清洗区,42岁的装卸工张明(化名)在搬运废弃农膜时踩中池边湿滑的碱液结晶,失衡坠入3米深的清洗池。
监控画面显示,距离最近的工友李强(化名)未使用任何防护装备便伸手施救,仅10秒后滑入池中;随后5名工友在1分钟内接连试图徒手拉拽,最终集体坠池。
涉事清洗池内为浓度30%的工业烧碱溶液(NaOH),温度维持在60℃以加速塑料去污。化工安全专家王振邦在中国化工安全网专栏指出:该浓度碱液接触皮肤15秒即可造成Ⅲ度烧伤,吸入50毫升便致命。
更令人心惊的是,现场勘查显示:作业区未设防滑格栅、无救生绳配备,唯一的安全警示牌被堆叠的塑料桶遮挡。企业员工向调查组承认:上次安全培训还是两年前,公司说买防护装备‘影响干活效率’。
此刻距郓城惨案72公里外的高密市,友道化学有限公司厂区仍弥漫着刺鼻气味。日前11时57分,该公司硝化车间因反应釜压力阀失效引发连环爆炸。
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数据显示:该车间存放约2吨邻硝基氯苯,属遇明火爆炸物。
爆炸冲击波震碎周边300米内建筑玻璃,19名轻伤者多为玻璃碎片割伤。更致命的是车间顶棚坍塌,5名技术人员被埋压在控制台下方。
事故调查报告初稿显示:涉事压力阀校验记录存在篡改痕迹,最近一次安检被标注为抽检未覆盖该设备。网友@安全生产守望者痛斥:每次事故都发现‘恰好’漏检的设备,是巧合还是默许?
日前10时55分,济南历下区泉城路雅集文创店因老化电路短路起火。火势迅速蔓延至阁楼仓储间,释放大量聚氨酯泡沫燃烧产生的氰化氢毒气。
现场监控证实:店员曾试图用灭火器扑救,但因未受过毒烟逃生训练,多人折返火场抢救货物。
消防员8分钟内控制火势,但店员陈波(化名)为抢救库存商品三度冲入火场,最终消失在浓烟中。济南市消防支队在通报中特别强调:该商铺阁楼改造未经消防备案,逃生通道被货架堵塞。
讽刺的是,该路段上周刚结束安全生产月宣传巡检。
当郓城遇难者家属蹲在焚化炉前颤抖时,省委安全生产会议正紧急部署百日攻坚行动。
但网友质疑声浪汹涌:数据透视:2024年山东高危企业抽查覆盖率仅17%,低于全国均值25%(国家安监总局年报)业界声音:化工安全工程师刘敏直言:每次整改风暴后,总有企业撕掉封条复工。
网民诘问:@正义之锤:若严查致千家企业关停引发失业潮,责任谁来承担?
这场生死悖论正在撕裂舆论场:当监管成本与生命代价被摆上天平,我们究竟在为谁的疏忽埋单?